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曾在爪哇岛生活,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通过他的观察,他发现:
当地的农业生产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
回到美国后,他把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并首次提出了这个很形象的命名:内卷化(Involution)。
而把这个词翻译成中文的是历史社会学家黄宗智教授,黄宗智教授的农村社会经济研究,集中体现为三本专著: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1986)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992)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2010)
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黄宗智教授首先提出用“内卷化”概念刻画中国小农农业的经济逻辑。
而“内卷”这个词爆火,则是再2020年,经济学家薛兆丰,用一句“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将“内卷”这个词彻底出圈。
大家好,我是圆方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可怜天下父母心
昨天的文章中,有小伙伴留言:
同样都是吃财政饭,禁止中小学老师开办补课班,大学教师却可以兼职、做项目、赚外快等,圆方你怎么看?
圆方,我有个问题。国家为啥压缩私立学校,比例不超过5%?
借着今天这篇文章,可以一起和小伙伴们唠唠双减背后的趋势变化。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双减”已经快一年了,一年后我们可以看到,去年还在电梯间广告如日中天的“好未来”、“猿辅导”们纷纷折戟沉沙,销声匿迹。而最知名的“新东方”经过了一年的沉淀,也变成“东方甄选”了。
想要了解为什么“课外辅导”会被“一刀切”,除了“内卷”以外,可能另外一个词语会更加形象,那就是“剧场效应”。在一个剧场里,本来每一位观众都在安安静静坐在位子上着看剧。忽然,有一个身材矮小的观众站了起来,并抱怨说:“我看不清楚,我要站起来看!”
他这一站起来,他后面的观众被挡住了视线,也不得不站起来看。于是渐渐地,再后面的观众也都纷纷站了起来,甚至就连前排的观众也只好站起来看剧,因为有些后排观众直接站到了所有座位之前。
就这样,所有的观众都不得不站着看剧。相比于之前坐着看剧,没有一个观众的视野变得更好,但是从舒舒服服地坐着变成了站着,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辛苦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就完美契合了“剧场效应”所描述的情况。
第一年,大家学习八小时,有个别同学学了十小时,他考上了清北。第二年,大家学习十个小时,结果只有学了十二个小时的学生考上了清北。几年后,所有人每天学二十四个小时,清北还是只招那么千把人,怎么办呢?看谁家钱多,请的家教更牛……好的大学有限,招录名额有限。从每个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大家作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角度出发,这些选择并没有增加社会整体的福祉和效率。
解决内卷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注入外部的增量资源,而避免在义务教育阶段内卷,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大学扩招!。从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需要,中国开始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23年之间录取人数翻了10倍,从100万到1000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20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000亿美元大关
外贸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带动就业1.8亿人。2021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20.9%。1998年录取的这批大学生刚好到2001年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完美的满足了由于外贸被激活,当年海量的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从2001-2021二十年间,之所以劳动力市场可以消化这一批大学生,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能够依靠融入世界大循环得以快速增长。我们的工厂和设备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型成为工人,越来越多的人收入多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巨大的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带来快速增长的就业,带来快速增长的扩招,带来虽然内卷但是依然有希望的“课外辅导”市场。
2021年全球贸易额将约28万亿美元,中国一家就占据21.4%的份额。就算是未来还有增长空间,增长空间还有多大呢?在世界经济萎缩的当下(个人判断到2024年,全球贸易将同比2021年萎缩20%)全球贸易总额大概是22.4万亿,如果中国外贸再增加20%,也就是7.2万亿。到那个时候中国一家占据32%的比例。这个比例是可能的么?是可持续的么?对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信息:1998年启动扩招,3年后中国外贸快速启动。而2021年启动双减,3年后的世界贸易市场……所以,如果今天我们判定,未来世界范围的增量已经减少,而就业需求一定萎缩,招录需求会持续下降……在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课外培训”这个市场,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就业市场,不再需要更多“注水”的“高级人才”,因为这些“注水”的“高级人才”在毕业之后,由于他的实际能力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就业,而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会成为巨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这个问题,或许就是为什么要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辅导”的原因。因为在“教育内卷”这个零和博弈当中,每一个家长和学生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无可厚非,也是必然的选择。但是这些人越是努力,造成的无谓损耗越大,社会整体受到影响就越大,日本和韩国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而这个情况的改变,并不是内部力量能够解决的,往往需要一个外部的力量来介入。比如,在所有观众都不得不站着看剧的剧场里,需要剧场管理员来维持秩序;而在家长和学生疯狂补课的环境中,就需要行政力量来干预。而且这个干预大概率是360度的,是不留死角的,是不留漏洞的,包括课外辅导,包括私立学校,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而在这样一个军备竞赛中,任何漏洞都会产生“压力差”引导资源向这个方向聚集。避免压力差的方式,就是“一刀切”……如果全国范围内,城乡之间的“教育”的均等化服务没能真正保障,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没有改善,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听党话,跟党走👇
👇在这里,看圆方你怎么看👇
动动手指,用我们支持三连让圆方自己卷起来——来自小编